当前位置: 主页> 思澄之声 > 牧心文摘> 文章

窥究“一言堂”现象和根源问题

发表于:2016-06-14 15:31    浏览量:4061

《窥究“一言堂”现象和根源问题》
——兼论领袖权力欲
 

 

    笔者有一件较痛苦的事,一所教会或两会,若有多个强人在,总有相互较劲的味道,最后导致四分五裂;若没有一个强人在,又如一盘散沙,没有凝聚力;若只有一个强人,却又出现一言堂现象。


何谓一言堂?

一言堂的最早解释是“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。”

一言堂的出处是艾芜《漫谈科学和文学》里提到的“要设法制止‘一言堂’,‘个人说了算’的不民主现象。”[1]

明知一言堂不好,为何走出一言堂会那么难?[2]为什么一言堂会长期流行,屡禁不止呢?

深究其因,是由于“权力过于集中”造成的问题,教会又缺乏具体的体制制度,也没有监督机制。据观察,还有几种奇怪的现象,值得我们反思。

第 一种怪现象是,这些年来听某些人一面说一言堂要不得,一面又有许多人离了它反而觉得不习惯。一个单位若一言堂不响了,会认为“一把手”不硬了,没主心骨 了。于是上面不放心,下面不安定。只有一言堂叫得响的,好像才觉得这个领袖有魄力。不少人还很自觉地维护一言堂的权威,心甘情愿地做一言堂的顺民。有这么 一种“良好”的土壤和思想氛围,一言堂岂能不堂而皇之吗?这也说明许多人已经在一言堂下生活惯了,离民主觉悟和民主意识的要求相差甚远。因此,说到底一言 堂的思想根源,还在“基层”人的思想。

还有一种现象也很怪,有些人明明搞的是一言堂,却堂而皇之地扯着民主集中制的旗号,还理直气壮地 认为他搞的就是民主集中制。为何如此?这恐怕与过去常讲的“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、在集中的指导下民主”,又说:“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”大有关系,使 一言堂有了理论依据。认为“一把手”就是专门“集中”的,而下属所讲只是“民主”的;导致一个人说了算也属正确集中,就有了一票否决的权利。要走出一言 堂,就要有效防止“一把手”个人专断,提高民主决策水平。只有思想解放,制度创新,才能真正走出一言堂。

有些领导的一言堂有时候并非故 意,是性格使然;但即便如此,也不能纵容,因为这容易导致偏听偏信。由于领导的个人意志代替了组织意志,领导听不进反对意见,这样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和反馈机制,就难免助长阿谀奉承之风,给小人以钻营之机,影响广大同工才智的发挥,不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。有些人正事不做,却化时间和心思去猜测领导的 心思。领导的一个眼神、表情、手势都能准确地猜出深意。这些人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,而是整天看领导的脸色行事,整天猜测领导的所思所想,这样怎么能把工作 做好而忠心事奉呢?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,在这方面用得多了,其他方面也就用得少了。难怪讲道只是敷衍了事。对这类人,笔者不禁要说一句,领导的心思别乱 猜,猜来猜去也未必能明白,也不一定每次都能猜准。领导的正常工作范围,根本不需通过用眼神来传达,若是领导的需要用眼神来表达的话,那也许是上不了台面 的事。有朝一日胡思乱想,歪曲了领导的意图,破坏了领导的形象,你不挨骂才怪呢!

作为教会领袖应该欢迎一些敢说诤言的人进行交流、交 通,接纳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这是教会之福,使教会不断成熟、前进、发展、完善。爱因斯坦说得好:“世间最美好的东西,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很正直的朋 友。”敢说诤言的人是真朋友,领袖应该多交这样的朋友。因为教会的兴旺、发展绝非凭某个人能力可办到的,乃靠众同工的同心合意,互相搭配,各自发挥其特 长,按所得的恩赐彼此搭配事奉才能完成的。如果在工作中产生了相左的意见,应该及时沟通,不是背后打击,到处贬低,这不但不能消除半点矛盾,反而恶化矛 盾,扩大分歧。而这时作为教会的领袖也失去了“群羊”榜样的美好形象。从信仰角度讲,一个好的教会领袖应该是与神与人都有着合理、良好、合宜关系的人。实 实在在地说,建立良好、合宜、合理、和谐的同工关系,是办好教会的有力保障。这需要教会领袖宽阔的胸襟和度量。这也是反映出教会领袖的精神风貌和属灵素质 [3]。

教会领袖不能简单地称作“一把手”[4]。我们常常习惯地把教会的主要负责同工称之为“一把手”,这种称呼,笔者并不认同。一 是带有“官本位”的思想。很多信徒,也包括同工往往认为,谁是“一把手”,谁就是“老大”,在工作中就会给人产生“谁权大谁权小”、“谁重要谁不重要”的 倾向,无形中固化了“官本位”思想。其实,教会的领袖始终是信徒的仆人,所拥有的权力不分大小,职位也不分高低,只是分工不同、责任大小不同而已。“一把 手”的称呼不利于树立教会领袖的仆人意识。二是容易滋生主要领导“一言堂”的行为。在领导班子中将谁列为“一把手”、“二把手”、“三把手”,无意中就将 教会里的负责同工进行排位,长此以往,容易养成“官老爷”的习气和家长制的作风,很容易滋生一言堂的行为。三是不利于领导班子的整体团结。作副职的会想, 反正“一把手”会亲自抓、具体抓、直接抓,就对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。教会不宜搞“排名排队”,应该使班子成员的同工,明白班子内部只是分工不 同、职责不同,领导班子之间应该是相互配搭,互相支持,全力建设基督的教会,使教会建设得更好,成为荣耀的教会。

教会领袖要做到多谋善断。善断的前提是多谋。怎样才能做到多谋呢?关键是教会主要负责人要“明”。

首先要有自知之明,对自己要一分为二,不要以一贯正确自居。

其次,要兼听则明,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,顺耳的、逆耳的都要听,且加以分析和比较。

第三,还要有知人之明,了解同工的长处和短处,用其所长,避其所短,调动他们的积极性。有了这三“明”,同人商量就有了基础,做到多谋也就不难了[5]。

其 实,造成一言堂的原因也有各同工的份儿。君不见在各种各样的会议上,讨论自己分管的工作时“穿心过”——全神贯注,讲得头头是道;讨论别人分管的事时,则 是“耳边过”——心不在焉,还作会场的“小羊”——默默无声,不发一言。教会工作是大家的工作,应该要勇于对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,才能真正集中正确的 意见,体现集体的领导。

一言堂还与同工在思想认识的不到位有关。很多同工往往把两会的主席、会长个人和教会、两会的组织等同起来,开会 时只看“头儿”是点头还是摇头,不管对错,大唱“赞美诗”。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,会大大助长一言堂的风气。诚然,主席、会长在日常工作中负主要责任,对日 常工作的处理和对重要问题的意见,应当受到尊重。但对一些重大的问题尚未作出决定时,其意见只是个人意见而已,把领导个人和两会组织等同起来,这是混淆了 个人与组织的界线,其结果必然是取消集体领导,使一言堂流行。而且在会议期间,主席、会长和副职同工的关系是同等的关系,而不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。如果是 上下关系,哪里还会有集体领导呢?


教会领袖角色的传统误区:

从知识发展对领导角色定位的要求出发,分析领导角色的传统误区,有助于进一步端正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角色的认识,进而增强履行领导者使命和职责的能力。

1、误区一——领袖是“父母官”

我们常常听见有人把领导当作“父母官”,因此有些领导也常常以“父母官”自居,认为“为民做主”、“爱民如子”就是为官之道,具有浓厚的“父母官情结”。从知识经济和现代领导科学的角度看,这是领导角色定位的一个严重的误区。

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,在封建官僚体制下形成了“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,皇权处于最高的统治地位,官吏被称为父母官,百姓称为子民。官与民的关系,等同于父子关系。但教会信徒与牧师、两会领导与同工之间的关系不是这种关系。

请看主耶稣的说法,“谁愿为大,就必作你们的用人。谁愿为首,就必作众人的仆人。”“不要受人的服事,乃要服事人,为众人牺牲。”(可10:43-44)

再 看彼得的看法,“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,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,按着神的旨意照管他们;不是出于勉强,乃是出于甘心;也不是因为贪财,乃是出 于乐意;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,乃是作群羊的榜样。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,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。”(彼前5:1-4)教会领袖以牧养主的群羊为 重,照主旨意工作为上,甘心乐意,没有私心,不专横独裁,作乃群羊的榜样(参约10:4;提前4:12)。

现在的“父母官情结”隐含着浓厚的封建伦理思想,是一种不正确的领导角色观念,与民主办教的进程是背道而驰的,与“非以役人,乃役于人”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。

2、误区二——领导有“绝对权力”

一般的人都认为,领导就是权利的象征。领导者一旦大权在握,一切就由领导说了算。由于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趋向于集权,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“家长式”人物。他们的权力往往不受限制,因为缺乏监督和有效的制约,成为组织中的绝对权力者。

如果在一个组织中主要领导掌握绝对权力,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,权力的过分集中就极易导致对权力的滥用。一旦受到利益驱动,绝对权力就可能变成绝对腐败,成为以权谋私的工具,对教会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和极大的危害。

3、误区三——领导就是“一言堂”

很 多同工都有一个这样的主观意识,无论在大小的会议上,主要是让领导说了算,其他人要么沉默是金,要么随声附和,没有敢说诤言的,也许是因为想就是说了诤言 也无济于事,说不定还会累及自身利益,就明哲保身,不做“傻事”了。很多组织的领导者,都自认为是绝对权威,在会议等重要场合都要讲话、作指示,大小事务 都由领导说了算,并不经过商量,无疑领导的一言一行都成了下属的行动指南。这样的领导被称为“一言堂”的领导。如果教会也是这样,这下可就惨了。因为这种 领袖的领导方式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自己个人的主观意志,压制其他同工的声音,极易表现出无序性、主观性和随意性。对教会规范化发展是极其不利的。为这 事,丁主教曾经提出三个原则:

第一、 凡事要协商,不由一两个人说了算;

第二、要监督,哪里有权力,哪里就该有监督;

第三、让群众参与讨论大事[6]。

他又说:“我们大大需要召唤信徒来参与和监督,把基层教会办成民主管理的学校。这本来是基督新教的一大特点,不管长老制、公理制、主教制,信徒掌握了一定的权力,那都是一样的。”[7]

基础监督,民主管理,这才符合基督教会的传统,也才符合国情观念。

一 言堂的产生还与领袖的自我认识有关,以为只有自己所领受的才是绝对正确、绝对真理,别人领受的不是真理,或真理不足。岂知《圣经》说:“人一切所行的,在 自己的眼中看为清洁,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。”(箴16:2)当领袖唯我独尊时,出于真理的劝说往往会被恶意地误解,以为别人不怀好意,或别人不懂真理、出 于人意抵挡神。不过神会通过环境的不利,给你反思的机会,或生活的失败来拍醒你。“以为自己是为神努力,实际上正在阻碍神的工作。”要心存谦卑,看别人比 自己强。“……不要志气高大,倒要俯就卑微的人。不要自以为聪明。”(罗12:16)。

人有一种权力欲,此话不假。很多人总是希望自己能给别人产生影响,使别人按自己的愿望去行动,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,并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与认可。

    什么是权力?

权 力就是能实施支配、控制的能力,而这种能力的实施要在一定的职位上。因此,很多人都想得到这样的权力,这种欲望叫权利欲。教会的治理工作需要权柄,因工作 需要,出于顺服真理与圣灵的感动,为信徒的益处,为得神的悦纳。恐怕二者之不同就在于动机问题。动机正,即行动正;动机偏,即行动错。

教会领袖如何对付权力欲?

要 正确评估自己,看别人比自己强(参腓2:3)。正确定位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,能看清自己深层的本性。以为只有自己最属灵的自我感觉的自欺,比常人更隐藏, 威害也更大。属灵与否,关键还要看言行的果子,还要看对突发事件和内心的情感、思想的反应如何?一个真正属灵者,是善于寻找、发现同工的优点,相互配搭事 奉,知道别人总会有比自己强的地方,尽力向别人学习。

要克服家长制的做法。作教会领袖者要与同工多作深入的交通,充分相信别人的才能,多给人有工作和煅练的机会,不大包大揽。这可提高同工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功的信心,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潜能。

要以真理服人,不以权压人。真正的领袖不是以领导者的心态,而是仆人的心态,尽最大可能地为大家服务。何时以权压人,以能力压人,何时就失败,会众叛亲离。不要在乎别人服不服你,而在乎你说的对不对、正不正、有无爱心和耐心。圣灵必为真理作见证。

工 作不是为自己的权位,而是为更好地服侍众人。属灵的权柄与属世的不同,越是做仆人服侍的越多,服侍的工作越艰巨,服侍工作的属灵价值也随之越大,即属灵的 权柄也就越大。这权柄不是你自己赢得的尊荣,乃是神加给你的荣耀。何时倒空、谦卑自己,何时神的荣耀就得彰显!《圣经》里的属灵原则和教会历史所告诉我们 的一个事实是,最伟大的人,也是最谦卑的人,最会帮助、服侍别人的人,也是最有属灵权柄的人。门徒争论权位而问主,主要他们喝苦杯,门徒以为主的杯与洗他 们也能喝、也能洗,但当主真的钉十字架时,击打牧人羊就分散,他们都一个个逃之夭夭。人的权柄使人从外表被迫服从。属灵的权柄,是从人的内心进入,使人心 服口服,无可抗拒。

    此文若能给某些领袖起到一些劝勉或提醒、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一下“一言堂”的现象的话,笔者心已足矣!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1] 张效法,“诤言”与“一言”,《天风》,2003年,第7期

[2] 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comments/2004-10/11/content_2075203.htm

[3] 张效法,《天风,》“诤言”与“一言”,2003年,第7期

[4] http://bbs.cri.cn/read.phptid=419786

[5] 坚持集体领导,反对一言堂(2005-7-5来自解放日报)

[6] 丁光训著,《丁光训文集》,“怎样的传道人”,第290页

[7] 丁光训著,《丁光训文集》,“中国教会的展望”,第379页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